College

荒原影室

Nemo Image
Hut

scroll down

See Who Lives in Nemo Image Hut

荒原影室,致力於使影像流動於人文與人造之間的荒原。

計畫以「流動影像」(Moving Image)作為研究核心,範圍涵蓋觀念攝影、擴延電影、錄像/媒體藝術等影像型態,另亦以行為/臨場藝術、跨域/計畫型創作、榮格心理學/神秘學等跨域方法作為輔助。

荒原影室,試圖對多元影像型態進行「創造性影像」研究,並以此進行以觀者/學習者為中心的「社會性藝術實驗教育」。

See Who Lives in Nemo Image Hut

Practice

荒影
漫談

01.

關於我與荒原影室

同為一鏡到底風格的三支短講,分別以自拍環繞鏡頭、主觀跟隨鏡頭、定鏡等,不同的攝影機運動拍攝手法,介紹我&荒原影室、臺北數位藝術中心、臺北市立美術館這三個不同的對象。本片為自拍環繞鏡頭的個體測繪示範。

02.

DAC

DAC,為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的英文簡稱,作品以繞行DAC展場一圈的拍攝手法進行空間踏查,且專注於拍攝美術館基礎設施,如作品展牌、展燈、電源插座、逃生出口燈號、廁所等。本片為主觀跟隨鏡頭攝影機運動示範。

03.

北美館

北美館,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的中文簡稱,作品以定鏡拍攝手法觀察空間與周遭環境,口述旁白則從自身第一次在此所看的展覽談起,進而談到北美館曾發生的特展爭議事件,以及衍生作品。本片為定鏡攝影機運動示範。

過往
曾經

Past

體感影像 — 行為錄像工作坊

體感,來自於身體感知與媒體機具的結合,形成賽博格(Cyborg)仿生人的混種體感。在本次工作坊中,我們練習「一鏡到底」這種最簡便影像拍攝手法,將影像視為一種中介,實驗「身體」與「媒體」兩者之間,可能有著什麼樣的有趣關聯,並以行為藝術 (Performance Art)與錄像藝術 (Video Art)的許多作品案例當作參考,一起經由創作或策展的兩種路徑,完成三日工作坊的呈現。

01

1 / 1

體感影像 — 時空想像工作坊

本次工作坊共分三個部分:第一天,學員透過自己熟悉的手機,搭配不同拍攝鏡位,進行一鏡到底的拍攝與後製,最終產出一部個體觀察隨筆。第二天,我們將以「重新想像時空」的影像作為基礎展開討論,例如《今天暫時停止》(Groundhog Day, 1993)這部開創同日循環論證的經典電影,來使我們對一再重複的事件產生不同的主觀差異。第三天,我們與學員一同定錨團隊發想,經由前兩天所接觸之技巧、觀念、晤談,發展適合的影像實作,並與動心書寫工作坊進行聯合呈現。

02

1 / 1

Meow Action — 流動影像工作坊

本次工作坊以對貓的動態觀察,作為教學主題發想,目的為讓人嘗試以非人視角重新看待世界,並以實際拍攝作為行動成果。教學主題有貓眼運動(錄像藝術)、美術館遊戲指南(行為藝術)等專講,另搭配手機用拍攝工具與後製軟體的使用輔助,將概念轉化為實踐。在三日共18小時期間內,每人/組各經歷三次拍攝實作,拍後即進行實作放映的團體性對話討論,最終將修整後作品於最後一日對外公開放映。

03

1 / 1

研討會報告:體感影像—台灣影像療育新浪潮

本文以筆者2020-2021年間,分別於不同地區與機構樣態的教學案例,闡述在台灣新浪潮電影興起後40年間,結合錄像與行為藝術的當代影像研究視角,如何在當代產生影像療育的新實踐可能性。

關鍵字:體感、當代影像研究、台灣新浪潮電影、行為錄像、藝術療育

Read More

Flux

流動
時間

體感影像

2020

此部搭配旁白口述之6分鐘簡報影片,為2020年行為錄像工作坊之結案發表,以線性敘述方式分段介紹四日教學流程,並節選分享教學設計與實作成果。

Meow Action

2022

此部為2022年流動影像工作坊之25分鐘完整版紀錄片。全片以書籍章節為發想,分為6章節與前/後記共8部分,內容有教學設計發想、講師與學員訪談、放映作品介紹等。(為符合最佳觀看條件,請點選「在Youtube上觀看」)

學院
講師

Lecturer

張子謙

時常於不同精神力場間流動的影像文化觀察員。在政大與北藝大學過廣告/新媒體藝術/藝術教育,曾獲全國性影像競賽首獎、國際性影像大師班入選。近年工作範疇涵蓋拍攝、教學、講演、評述、諮詢,長期致力於陪伴更多人發現屬於自己的影像世界。

Instagram / @zikenzhang